中国对泰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战略性、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其中,电气和电子(E&E)产业、石化和化工行业以及新兴的电动汽车(EV)产业尤为突出 。此外,数字经济领域,特别是数据中心,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 。
电动汽车行业是吸引中国投资的重点领域,中国品牌在2024年占据了泰国电动汽车市场74%的份额,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和吉利等主要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在泰国设立或扩大生产设施,将泰国定位为重要的区域电动汽车生产中心 。数字经济领域也呈现爆炸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投资承诺增长了20倍,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计划投资1268亿泰铢,彰显了中国企业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 。制造业,包括家用电器、半导体和通用机械,在中国“中国+1”战略的推动下,持续成为中国企业扩张的重要领域 。
然而,中国企业在泰国市场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战略性考量。泰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激增,这加剧了泰国本土产业的竞争 。这种动态要求中国企业在进入市场和创造本地价值时采取更为细致的策略。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中国+1”战略将泰国定位为关键的替代制造基地。然而,这也引发了泰国对过度依赖中国资本和商品的担忧 。此外,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等主要工业区土地价格上涨 ,以及中国游客数量恢复缓慢对相关服务业造成影响 ,也构成了中国投资者需要应对的挑战。
1. 2025年上半年中泰经济关系概览
1.1 宏观经济背景与泰国投资环境
泰国的经济在2024年实现了2.5%的增长,高于2023年的2.0%。然而,根据一些预测,2025年的增长预计将放缓至1.8%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5年的泰国GDP增长预测更为乐观,预计将达到2.9%,这主要得益于扩张性的财政立场(包括额外的现金转移)以及公共投资的反弹 。2025年上半年,泰国经济的特点是逐步复苏,主要由私人消费增长和旅游业反弹驱动,但其复苏速度仍慢于区域内其他国家 。
尽管泰国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 ,但其经济发展仍受到一些结构性障碍的制约,这些障碍限制了更强劲的GDP和生产力增长。这些障碍包括高度市场集中、对外竞争开放度有限、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高企的私人家庭债务、教育表现不佳、创新能力低下、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 。这些挑战突显了外国投资在推动经济活力方面的重要性。
泰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一直表现出色,这主要归因于其友好的投资环境 。泰国政府通过一整套全面的激励措施积极推动外国投资,包括税收和非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包括协助外籍员工办理工作许可、允许外国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拥有土地(通常仅限于泰国国民拥有),以及在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推广的多个行业中允许完全外资所有权 。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国投资者,泰国工业地产管理局(IEAT)于2024年12月宣布了一项名为“两国双园”的新倡议,旨在通过促进交流使泰国成为中国投资者的重要目的地 。此外,东部经济走廊(EEC)发展计划和“泰国4.0”战略也旨在吸引外国投资进入高附加值产业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简化了审批流程,使外国公司更容易在泰国开展业务 。
1.2 中泰贸易关系及失衡分析
中泰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2025年1月至5月,中泰两国贸易总额达到577.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1% 。在此期间,泰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72.1亿美元,增长17.87%,而从中国的进口额则飙升至405亿美元,增长29.98% 。这导致泰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32.9亿美元(约合7680亿泰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0多亿泰铢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至4月,泰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达到创纪录的192亿美元 。
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类别包括电气机械及零部件(69.2亿美元)、机械设备及零部件(41.5亿美元)、家用电器(27.7亿美元)、化工产品(24.6亿美元)以及计算机及配件(22.5亿美元) 。此外,通用机械及零部件(8.482亿美元)和计算机及相关零部件(5.068亿美元)的进口额也十分可观 。
造成这种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多个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促使中国加速向包括泰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出口 。此外,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即“贸易战2.0”)也迫使中国将其出口多元化至其他贸易伙伴,其中就包括泰国 。这种来自中国的商品大量涌入,加剧了泰国本土生产商的竞争压力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许多泰国对美出口的产品实际上包含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这使得泰国容易受到中美两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进一步凸显了该区域在承接中国出口方面的角色。
这种贸易动态对泰国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导致泰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橡胶和塑料、纺织品、皮革和鞋类、机械设备等原本就面临困境的制造业部门可能继续萎缩,甚至食品和饮料等曾经历增长的行业也可能转为收缩 。尽管一些行业,如汽车和运输设备,可能通过替代美国和中国商品(其价格相对上涨)的出口以及扩大投资和投资转移而受益,但由于中国可能利用泰国进行贸易规避,以及这些行业中许多公司主要由外资拥有(占70-90%),对泰国企业产生的附加值可能有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泰国需要提升其工业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推广“泰国品牌”的优质商品来与主要依靠价格竞争的中国商品区分开来 。从长期结构性战略来看,泰国应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通过多元化进入新市场来分散风险,这将使其在必要时能更灵活地运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措施 。
2.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泰投资规模与结构
2.1 中国企业对泰总体投资规模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泰国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泰国主要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在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的外国直接投资申请中排名第三,投资承诺额达到1022.6亿泰铢(约合31.4亿美元),涉及587个项目,占外国直接投资承诺总额的14% 。
回顾历史数据,中国在2023年已成为泰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在前三季度投资额达到28.4亿美元,涉及264个项目,占泰国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4% 。进入2024年,中国对泰国的投资进一步激增,占泰国外国投资总额9816.5亿泰铢(约合275亿美元)的42%以上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企业在泰国提交了588个投资项目,总额达到70亿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5.2% 。这使得中国对泰国持续强劲的投资显得尤为突出,可能反映了中国资本的战略性再分配,即在整体对外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将更多资源导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市场。此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在全球范围内的参与度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240亿美元(其中建设合同662亿美元,投资571亿美元),创下六个月内的历史新高 。东南亚地区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了113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这表明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是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2.2 重点投资行业与类别分析
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并非分散,而是高度集中于泰国政府优先发展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行业。
2.2.1 制造业
制造业是中国对泰投资的核心领域之一,尤其是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
- 电气和电子(E&E):在2025年上半年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收到的所有投资申请中,电气和电子行业是第二大目标领域,吸引了1257.9亿泰铢的投资承诺 。中国和香港是该领域的主要投资者 。这包括对电池单元、高密度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智能电器制造的投资 。
- 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2025年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共收到172份申请,投资额达452亿泰铢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泰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74%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已在泰国投资近15亿美元建设工厂 。长安汽车和吉利旗下的AION也宣布了在泰国设立制造和销售业务的计划 。泰国政府通过“30@30”政策(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汽车总产量的30%)积极推动本国成为区域电动汽车生产中心 。
- 石化和化工:该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申请的第五大领域,共收到161份申请,价值267.3亿泰铢 。中国在该领域也是重要的投资者 。
- 其他制造业:中国家电企业如海尔和美的正在泰国建立其最大的海外制造基地 。半导体、废物管理和工业废物回收等行业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者 。此外,“中国+1”战略正在推动制造业和采购的多元化,将泰国作为重要的替代基地 。
2.2.2 数字经济与高科技服务
数字经济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泰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 数据中心:数字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投资承诺激增20倍,总额达到5226亿泰铢,其中数据中心项目贡献了5212亿泰铢,涉及28个项目 。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计划投资1268亿泰铢用于数据托管项目 。中国投资者对数据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 。
- 软件和数字平台:2025年上半年,软件和数字平台开发项目共收到59份申请,总投资额为6.69亿泰铢 。
- 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已投资约3.2亿美元在东部经济走廊(EEC)开发一个电子商务数字枢纽 。有中国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在泰国销售商品,例如一家销售储物盒的中国工厂每天可销售200-300件商品 。中国玩具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在2024年上半年东南亚地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0%,该地区贡献了其海外总收入的40%以上 。
- 高价值服务:中国在高价值服务领域的申请数量从2024年9月的17个单位增加到2024年12月的30个单位 。
2.2.3 基础设施与能源
基础设施和能源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泰投资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 基础设施:泰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曼谷高速公路和地铁公司(Bangkok Expressway and Metro PCL)投资1092亿泰铢建设的橙线铁路项目 ,以及东部经济走廊(EEC)重点关注的大型基础设施(高速铁路、乌塔堡机场) ,都为中国投资提供了机会。中泰铁路项目也是两国合作的重点 。
- 可再生能源: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领域共收到191份申请,投资额达422.4亿泰铢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有大量投资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在2024年向能源转型投资了8180亿美元,是其他任何经济体的两倍多 。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能源投资达到了97亿美元 。
2.2.4 旅游业及相关服务
旅游业是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客数量的下降对该行业造成了显著影响。
- 中国游客数量下降:2025年初,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 。从2025年1月的约66万人次下降到4月的27.2万人次 。目前,中国游客仅占国际游客总数的13.6%,预计2025年中国游客总数将首次降至500万人次以下(不包括新冠疫情年份) 。
- 下降原因:中国经济放缓和安全担忧是主要原因,例如2025年1月中国演员王星在芭提雅被绑架事件,导致中国新年期间的预订量下降了约30% 。此外,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地的受欢迎程度增加,以及中国游客从团体游转向自由行的趋势,也对泰国旅游业造成了影响 。更严格的签证申请流程和宋干节后航班数量减少也减缓了游客增长 。
- 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预计2025年国际游客总数将下降5% 。年度目标已下调,从3810万人次降至约3720万人次,收入预测也从约2.3万亿泰铢下调至接近2万亿泰铢 。
- 中国在旅游业的投资:尽管整体旅游业面临挑战,但中国在酒店和餐饮业的投资被认为有助于加强两国关系,并通过改善服务和基础设施来促进泰国经济,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然而,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泰国旅游业的具体投资数据目前尚不可得 。
2.3 中国企业投资特点与驱动因素
中国企业对泰投资的特点和驱动因素是理解其市场规模和结构的关键。
2.3.1 投资主体构成
- 民营企业主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2023年的投资主要由民营企业主导,例如华友钴业和宁德时代 。2025年上半年的“一带一路”投资也主要由民营企业推动,包括东方希望集团、信发集团和隆基绿能 。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建设合同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 。泰国拥有52家国有企业,在能源、电信、交通和金融服务等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这可能促使它们增加对外投资和分红 。
- 中小企业(SMEs):中小企业占泰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它们在获取融资、技术和进入国际市场方面面临显著障碍 。中国的中小企业已通过“电商产业园”和“电商村”模式实现了全球扩张 。泰国也存在中国中小企业与泰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机会,以促进共同发展 。
2.3.2 驱动因素
中国企业对泰投资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泰国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 “中国+1”战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中美贸易战)和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促使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的供应链和制造基地 。泰国凭借其战略地理位置和友好的投资政策,成为这一战略的关键受益者 。
- 泰国政府激励措施: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通过税收和非税收激励措施、工作许可协助、土地所有权便利以及在特定推广行业中允许完全外资所有权等政策,积极吸引外国投资 。东部经济走廊(EEC)发展、泰国4.0战略以及“两国双园”等倡议,都旨在吸引投资进入高附加值产业 。
- 东盟市场准入:东盟成员国之间的零关税政策使得中国企业可以将泰国作为基地,向其他东盟国家销售产品 。东盟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并有助于建立更高效的区域生产网络 。
- 基础设施发展:泰国计划升级其基础设施,包括铁路项目,这为中国投资创造了机会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MPAC 2025)相契合,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
- 熟练劳动力和供应链:泰国拥有熟练的劳动力和对电动汽车等行业的深入理解,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整合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
3. 挑战与风险
尽管中国企业对泰国的投资前景广阔,但潜在的挑战和风险也需要被充分认识和管理。
3.1 贸易摩擦与竞争加剧
中美贸易战对中泰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贸易战迫使中国将其出口重新导向其他市场,从而加剧了泰国本土和全球市场中泰国生产商面临的竞争 。由于中国持续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其出口步伐加快,导致中国商品大量涌入泰国市场,进一步恶化了竞争环境 。
这种竞争加剧对泰国本土产业造成了显著冲击。橡胶和塑料、纺织品、皮革和鞋类、机械设备等原本就处于困境的制造业部门面临进一步的削弱,甚至食品和饮料等曾有增长的行业也可能转为收缩 。此外,中国企业利用泰国进行“贸易规避”的现象也可能限制泰国经济的附加值,因为这些行业中的许多公司主要由外资拥有,导致本地价值创造有限 。
3.2 泰国国内经济与市场挑战
泰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市场动态也为中国投资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预计2025年泰国GDP增长将放缓 ,这可能影响整体市场需求。泰国私人家庭债务高企以及贷款发放标准趋严,导致消费者购车意愿降低,进而影响汽车行业的销售 。
旅游业作为泰国经济的关键支柱,正面临中国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的困境,这直接影响了旅游相关行业的收入 。此外,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等热门工业区的土地价格持续飙升 ,这增加了投资成本,可能对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构成障碍。
3.3 政策与监管风险
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如果美国在2025年晚些时候对泰国出口实施36%的对等关税,将对泰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泰国分析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其可能导致的过度依赖表示担忧 。
在监管方面,泰国需要加强竞争、贸易和投资的监管框架,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 。在电动汽车市场,一些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泰国出现了售后服务中心关闭和零部件供应不足的报道 ,这表明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需要关注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信任的建立。
4. 结论与展望
4.1 核心结论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泰国的市场扩张呈现出多方面的动态。中国已成为泰国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导且不断增长的来源国,这主要受到多重战略因素的驱动。投资重点集中于高科技制造业(如电动汽车和电气电子产品)、数字基础设施(特别是数据中心)以及化工等领域,这与泰国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高度契合。
然而,尽管投资表现强劲,中泰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对泰国本土产业构成了挑战,形成了复杂的竞争格局。这种逆差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和其出口策略的调整,使得泰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中国+1”战略是推动中国对泰投资的关键因素。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促使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的生产基地,泰国凭借其友好的投资环境和战略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供应链多元化枢纽。这种趋势既为泰国带来了资本和技术,也引发了其对过度依赖单一经济体的担忧。
4.2 未来展望与建议
鉴于当前的市场动态和挑战,以下建议可供中国企业和泰国政府参考,以实现更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 本地化与深度融合:中国企业应超越简单的生产转移,着力提升在泰国的本地价值创造,促进技术转让,并积极与泰国本土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这有助于缓解泰国对过度依赖的担忧,并确保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
-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领域,确保健全的售后服务网络和充足的零部件供应至关重要 。这将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维护品牌声誉,并确保市场稳定增长。
- 差异化竞争策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时,应将重点放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品牌差异化上,而非仅仅依赖价格竞争 。这将有助于在泰国市场建立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对泰国的建议:
- 提升工业能力:泰国应持续投入,提升其工业技术水平,并积极推广“泰国品牌”的优质商品,以在与中国进口商品的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
- 市场多元化:为降低对单一贸易伙伴的依赖,泰国应积极探索新的出口市场,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 。
- 政策稳定性与透明度:保持投资促进政策的清晰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对于吸引和留住外国投资者至关重要 。
- 解决结构性问题:持续努力解决诸如收入不平等、教育体系不足和创新能力薄弱等结构性障碍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确保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和更强的韧性,为所有投资者提供更稳定的营商环境。